购物车(0)

如何降低饲料系数和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日期:2017-04-12     作者:北京菲迪集团东台市宏达饲料厂 许成标    浏览:562    评论:0    
核心提示: 饲料系数又称饵料系数,是指投喂的饲料量与养殖对象总净增产量的比值,反应了养殖动物对饲料的利用能力。其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单位
      饲料系数又称饵料系数,是指投喂的饲料量与养殖对象总净增产量的比值,反应了养殖动物对饲料的利用能力。其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单位水产品产量所用的饲料越少,即饵料系数越低,也就是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实际上,饵料系数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原料质量、饲料配方、加工工艺、放养模式、投喂方法和水环境条件等,降低饵料系数是—个系统工程,贯穿整个饲料生产和养殖的全过程。

1  饲料原料质量
       饲料原料的品种、产地、等级、异物含量、贮存条件以及贮存期的不同,其营养成分的差别很大。因而,饲料原料对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和质量有直接影响。原料的质量好、等级高,制成的配合饲料可达到预期的营养水平,反之饲料的营养将有所变化。饲料原料的贮存时间,对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较大。饲料厂应熟悉原料状况,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选取饲料原料,制定原料标准,对采购的原料进行必要的化验,绝不能让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贮存时间过长和营养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原料进厂。
 
2  饲料配方
       按照水产动物的营养学原理和营养机制,按其食性及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拟出营养标准;组成配方原料要根据国情和地情来选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选用营养丰富、来源广、价格低廉的饲料原料来配制;饲料中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供给应与水产养殖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保持平衡与协调,同时还要考虑各种原料特性,尤其是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例如棉粕中游离棉酚、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根据不同季节,对配方做出适时调整,如春季应重点关注维生素和脂肪的补充供给;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如何发挥动物最大程度的生长潜能,除了最理想的生活环境外,自身健康状态是基本的条件,养殖动物只有在健康状态下才能实现对饲料物质最有效的转化和利用,实现其最大生长潜能和生产潜力,饲料应能满足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需要;由于鱼粉的氨基酸组成与鱼类等水产养殖动物氨基酸组成接近,平衡性好,又含有许多未知生长因子,且实践证明,在所有原料中鱼粉的养殖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在配方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用鱼粉。要根据具体情况因鱼而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只有当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与鱼类的需求相吻合时,才能提高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
 
3  加工工艺
       鱼类等水产动物消化道短,消化道内的消化酶种类没有陆生动物丰富等特性,决定了对水产饲料的加工技术要求较高。为了增加消化酶与饲料的接触面积,要求提高饲料粉碎粒度,确保其有效的消化利用。鱼苗、小规格鱼种饲料原料粉碎粒度要求95%通过60目筛,100%过20目筛,育成鱼饲料原料粉碎粒度要求80%通过40目筛,粉碎机筛片孔径要求在0.8~1.2 mm;为了保证各组分充分混匀,对微量成分要做到预混合,定期检测混合机的混合均匀度,找出最佳的混合时间,确保变异系数 (CV) ≤7%;调质蒸气的压力和温度,调质工艺对饲料的质量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蒸气压力和物料通过调质器的时间,决定了物料的熟化程度,对于不同的原料调质工艺参数不同,如果熟化的水分不足,温度不够,原料糊化不充分将影响其消化率,而熟化过度将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从而使饲料可利用率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对于水产饲料,调质的最适含水量为12%、调质温度≥80 ℃、蒸气压力≥2 MPa,这不但能提高制粒机组的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颗粒的粘结性,入水后不易散失,鱼类摄食后易于消化吸收,饲料系数低;为保证成品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之比与水产动物的口径和摄食习惯相适应,一般饲喂鱼类的颗粒饲料的直径为鱼口径的25%,颗粒饲料长径比在1.5~2.5:1比较适宜。
 
4  放养模式
       放养模式包括养殖品种搭配、放养密度、投入产出水平以及养鱼和其他生产方式的结合等诸多方面。在同一水体中混养多种鱼类是根据各种鱼的不同生活习性、食性和栖息水层等生物学特性,充分运用它们相互有利的一面,让不同种类或同种异龄鱼类在一起生活和生长,实现立体养殖,从而充分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理想健康的养殖模式是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在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
       根据当地市场需要、食用爱好、鱼池条件、饲料来源和经济效益等来选择主养鱼和搭配鱼还需考虑食用鱼上市时间及上市时鱼类达到的商品规格。在大量投喂精饲料的情况下,“吃食鱼”与“滤食鱼”的比例为60:40,鲢鳙鱼的比例为3~5:1,上层鱼、中层鱼、下层鱼之间的比例为40~45:30~35:25~30;配备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供年初放养和生长期轮捕轮放用,并适当提前轮捕季节和增加轮捕轮放次数,使池塘载鱼量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通过对历年各类鱼的放养量、产量、出塘时间规格等技术参数的分析评估,如鱼类生长快、单位面积产量高,饵料系数不高于一般水平,浮头次数不多,说明放养是比较合适的。
 
5  投喂技术
       投喂技术对饲料系数的影响也很大,其关键是投饵次数和投饵率。投饵次数是由饲料通过鱼类消化道的时间来决定的,投饵率是以鱼类的最大饱食量为依据。不适宜的投饵次数和投饵率都会增大饲料系数。对于确定的养殖对象来说,在一定的生长阶段内,其消化能力变化幅度较小,对饲料的消化程度和速度是较为稳定的,这为投饵次数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依据。投饵次数愈多,饲料在消化道内移动速度愈快,如果这一速度超过了鱼类对消化道内饲料的消化吸收速度,就会导致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的降低,因此,过量频繁的投喂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反之,投喂次数过少,会使鱼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缺少饲料摄入,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难以满足,生长必然受阻;不同的生长阶段鱼类对饲料的营养需求及饲料日摄入量有一定差异,同时随着鱼的生长期体重、生理条件及代谢率等也都不断地变化,如果投料量大于摄食量,多余的饲料会融入水中或沉入水底,造成饲料浪费,增大养殖成本,又污染水质,如果投料量小于摄食量,鱼类的生长又受阻,最理想的状况是投料量等于摄食量,这就要求养殖者对气候、水温、鱼的大小、抢食、游动情况灵活掌握,以80%的鱼吃到八成饱为宜,或参考相关资料查阅相应的投饵率表;如果投喂次数和时间多变,鱼类饥饱不均,也会降低饲料利用率。
 
6  水环境因子
       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水质。鱼是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低时,鱼体代谢活动减少,所需能量少,摄食量也少,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的时间长,其利用率也低,饲料系数大;按照养鱼实践要求,水质只有符合 “肥、活、嫩、爽” 传统水质标准,才能达到增产增收。要求水中氮、磷、钙、镁、碳等营养物质适量,且化学结构正常,有机质丰富但不过量,浮游生物结构良好和适量,具体指标为pH 6.5~8.0,硬度(CaCO3) 50~150 mg · L-1,透明度指标为20~40 cm溶解氧长期保持>5 mg · L-1(夜晚≤3·L-1),有效氮≤1.5 mg · L-1,有效磷0.1~0.5mg · L-1,浮游植物生物量40~110 mg · L-1,分子氨浓度<0.02 mg · L-1,亚硝酸盐浓度 (以氮计) <0.1 mg · L-1,硫化物浓度(以硫计) <0.1 mg · L-1,浮游生物中鱼类易消化的种类多,有害微囊藻等如蓝藻少。影响饲料系数的水质指标中主要是水中溶解氧,据测定当水中氧含量>4 mg · L-1时,鱼的摄食强度和消化吸收率随水中溶解氧的增加而增大。水温>20 ℃,应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产品。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饲料机械预加工公众平台广告预定公众号供求信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