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区大豆收购数量有限
据了解,国产新季大豆已经上市,但上市数量依然有限,豆农观望心态居多,少数加工企业开机以加工陈大豆为主,新大豆收购的很少。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1月1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416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6万吨,其中黑龙江等5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28万吨,同比减少13万吨。由于当前大豆市场价格低迷,农户存在惜售心理,下游需求疲软又导致厂商采购谨慎,自上市以来国产大豆整体购销表现清淡。2014年直补政策替代临时收储政策以来,油厂收购积极性明显下降,黑龙江油厂大规模停机已经屡见不鲜,以前"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破冰,仅食品加工厂仍坚守在第一阵线,但由于其看跌后市,基本采取随采随买的收购策略,即便11月是传统食品加工厂的备货旺季,预计今年集中补货积极性将下降,豆价向上反弹空间较为有限。今年东北大豆品质较差,水分低和蛋白低等因素导致东北贸易粮进入销区市场非常困难,江浙、两广等地还是以销售安徽、河南大豆为主,东北地区还是主要依靠粮库消耗,蛋白厂以及油厂收购量不大。同时国庆节过后,在国内大豆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山东蛋白加工企业的需求上,希望以蛋白厂的高消耗提高国产大豆走货量,但由于近期山东蛋白厂尚未开始收购东北大豆,多数在安徽、河南地区采购大豆,所以东北新豆刚刚上市即遭遇滞销的局面,市场卖粮难状况日趋显现,预计春节前市场购销两淡的局面难以改观。
后期进口大豆量势头不减
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10月进口大豆553万吨,1-10月大豆进口总量6519万吨,同比增加14.7%,而根据最新船期预估,11月中国大豆到港预报114船为720万吨,略低于之前预期730万吨,但远高于往年同期,12月份大豆到港预期780万吨,1月最新预估大豆到港650万吨,2月份预期大豆到港500万吨,后期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增加仍将继续施压市场。本月美国农业部预计2015/16年度全球大豆进口增长,其中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泰国的进口将会提高,增幅最大的国家将是中国,2015/16年度中国的大豆进口量预计为8050万吨,比早先预测值高出150万吨,也高于上年的7840万吨。
我国大豆库存压力仍较大
虽然国产大豆今年产量大幅缩减,其中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5/2016年度国产大豆产量约1051万吨,相较上一年度减产334万吨,但国储库中仍存有500万吨以上的旧作大豆。由于目前国产大豆只有走食品加工一个需求出口,其年度消费量大概在950万吨左右,仅我国年度产量已经可以涵盖此需求量,而国储库中的大豆由于储存时间较长,存在进一步轮库的需求,2011年近150万吨以及2012年近88万吨的国产大豆至少需要在明年出库,国家消减旧作库存的战略方针是长期不变的,因此一部分旧作大豆的出库有望冲击已经疲惫不堪的国产大豆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上周主要压榨企业大豆压榨量在166万吨左右,较此前一周的174万吨略降4.6%,预计随着后期大豆到港量的增加,本周压榨量将提高至170万吨水平,11月大豆压榨量将恢复至700万吨以上水平。不过随着大豆到港量增加,压榨企业开机率也将提高,加之下游豆粕采购及提货均偏慢,后期压榨企业大豆及豆粕库存都将增加,预计到12月底国内大豆库存将增加至700万吨以上,11月初的库存水平为550万吨。
美豆单产提高施压市场
考虑到2015/2016年度美豆产量大幅上调的因素以及南美扩种积极性较强,全球大豆漫漫熊市尚未画上句点,甚至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11月USDA供需报告公布,USDA的调整令市场颇为惊讶,在收割季进入尾声的当下,USDA的年度单产高达48.3蒲式耳/英亩,较上月单产预估上调1.1蒲式耳/英亩,也远高于市场预期的47.5蒲式耳/英亩。美国本土压榨需求量略有上升,美豆新作出口量上调4000万蒲式耳(近110万吨)至17.15亿蒲式耳(约合4650万吨),最终11月报告给出的新作期末库存消费比在12.45%一线,较10月报告上升1%,与8月报告的结果一致,如此庞大的市场供应量,叠加南美扩种持续的市场预期,预计短期美豆价格仍将向下寻找支撑。
总的来看,由于目前东北大豆市场购销两淡,且缺乏需求明显支撑,短期内东北大豆暂时不具备上涨条件,仍然以持稳运行为主。同时,直补的现状导致东北买方市场格局凸显,食品厂继续压价的可能性较大,再加上春节前农户变现压力及全球大豆供应压力庞大,因此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后期国产大豆价格继续下探的可能性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