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新常态:“猪价涨”与“存栏降”共存
本轮猪价上行周期,养殖景气爆棚与产能持续去化形成鲜明对比,猪价上涨和玉米下跌共同推升猪粮比的同时,能繁母猪存栏量却在持续下滑。截止2016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1个月同比下滑,连续21个月创下历史新低。散养户快速退出、规模户扩产落后带来超长猪价上升周期,是当前的猪市“新常态”,也是大多数人对本轮猪价上涨估计不足的原因。
市场上很多人看涨猪价,只是去年看到春节,并看跌节后的猪价;但我们更为坚定,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远比市场乐观,甚至于认为节后猪价会淡季不淡。果不其然,春节后的生猪价格在18元/公斤以上决绝回调、不跌反涨,充分印证了我们的观点;我们独创的“猪周期新常态--超长周期”理论也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
超长周期来源于“三高”--成本高、门槛高、学费高
为什么这轮会出现“超长周期”?我们归纳了三方面原因:1、散养户快速退出;2、规模化企业补栏慢;3、业外资本不敢擅入。
散养户为什么快速退出?--成本高。首先,散养户相对于规模户而言不具有成本优势;其次,散养户的机会成本上升,养猪对他们的吸引力下降;此外,自繁自养更受益于粮价下跌所带来的成本节约。
规模户为什么补栏慢?--门槛高。规模户的扩产受制于环保严、选址难。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水十条、土十条等政策法规相继颁布,史上最严的猪场环保新规恰逢能繁母猪骤降,逆周期强制去产能,养殖业的“高门槛”阻碍了规模户的扩产。
业外资本为什么不敢擅入?--学费高。07年后大举进入生猪养殖业的大鳄们多数亏损退出,让后来者望而生畏。业外资本折戟而归,为真正的“养猪能人”留出广阔的成长空间,温氏、牧原等龙头企业迎来快速成长期。
风险提示:突发大规模不可控疫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极端气候灾害导致农作物大规模减产推升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