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春富在接受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采访时,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家不分离后,国家给农民一个适度的补贴,根据各方的反映,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每市斤大体2毛钱,就是一亩地大体在170元钱左右”。
通过近期国家机构负责人对玉米临储的解释,我们发现一下特点。
1、今年的玉米种植调整力度非常大,所以补贴区域一定是玉米优势种植区。
2、镰刀湾地区如果再种玉米肯定没补贴,如果不种玉米反而能得到一些国家扶持品种的补贴。
3、国家虽然在玉米方面要以市场调节为主,降低玉米的市场流通价格,但粮食安全也是国家要考 虑的重点因素,所以国家调整粮食价格的原则就是:做到“种粮卖得出、吃粮买的到”,因此除了 补贴之外,国家出台玉米临储“兜底政策”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
玉米价格上涨,临储预计超越1.2亿吨
据市场消息称,为避免出现区域性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东北临储玉米收购计划“扩容”。中储粮敞开收购形式不变,而原承储单位包括中粮、中纺和中航在内,增加不同程度的吸储规模。据称增加吸储数量425万吨。截止到4月15日,东北临储玉米累计收购量达到11593万吨,5日累计收购量依旧高达250万吨,目前距离收储结速还有一周度统计节点。如果加上国家之前追加的425万吨收储,那么,今年我国临储玉米超越1.2亿吨并非难事。
截至4月19日,国内玉米均价约在1830元/吨,比前两日上涨5元/吨。而一直处于全国价格洼地的华北黄淮地区的玉米价格竟然成为本次上涨主力军。
由于华北玉米倒流挤占市场,东北个别余粮偏多地区因价格偏高,当地农户出现“卖粮难”现象。当前东北余粮分布不均,加之市场轮换玉米供应逐渐增加,临储收购结束后东北玉米价格或面临下跌风险。
补贴不足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保护农民利益
据韩福春介绍,吉林省农民玉米种植成本大概在每斤7毛五分钱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玉米市场价格跌到每吨1500元,农民中粮成本与收入基本持平,种植玉米没有任何收益。如果跌破1500每吨,农民种植玉米将入不敷出。
不过韩福春表示,按照补贴不足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虽然实现价补分离,农民利益还是需要保护。
对此,财经频道称,这次改革即是让玉米价格回归市场理性,此后的粮食生产,更多的要取决于市场,但政府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是把一切都推给市场。
据悉,农民和市场都关心的国家设置的托底收购价是多少?补贴资金如何补?补多少?按照什么样标准和流程补?目前还没有明确。
目前的玉米市场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政策因素
玉米取消临储,价格回归市场,根据相关消息显示,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玉米市场的相关预案,帮助农民朋友环节“卖粮难”的问题。
下游相关因素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山东淀粉的主流报价2050-2100元/吨,周比下跌50元/吨;吉林2000-2050元/吨,周比持平。由于加工企业的库存持续上升,高库存同样会拉低后期的淀粉价格,从而延缓开工率。
虽然近期生猪存栏数据显示有所增加,但主要表现为仔猪存栏数量,而市场适宜出栏的猪源仍旧偏紧,且春节前后生猪疫情对仔猪的影响或将于5月份体现,生猪出栏面临进一步下调风险。随着五一小长假临近,下游企业开始对鸡蛋进行备货,但由于鸡蛋供应充足,鸡蛋价格涨幅不大,短期以震荡调整为主。
目前猪场自繁自养头均利润已突破1000元大关,后期将刺激补栏加速,但受整体存栏量限制,生猪价格牛市将持续较长时间。
究竟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呢?
对于国产玉米来说,高库存让临储不得不取消,加上如今玉米在市场中的“颓势”,今年春耕便成为很多粮农朋友的难题,种玉米不挣钱,到底种不种?新的政策的补贴,能否真正实现盈利?这些,都是未可知的疑问。
带着这些疑问,很多粮农开始选择减少种植面积,或者改种其他作物。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下,国家相关部门更是应该做好“领路”的职能,让坚持种植玉米的农民能够有所收获,让勇敢改变的粮农能够不“盲目”前行。或许只有这样,我国玉米的种植结构才能够真正获得优化,并在优化的过程中,全力保持农民的相关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