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0)

吉林省“粮改饲”及“种养结合模式”观察

   日期:2016-01-08     浏览:454    评论:0    
核心提示: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特则特,这是吉林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工作重点。  就种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特则特,这是吉林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工作重点。
  就种植业而言,调整结构绝不轻松。如何遵循市场规律、农作物生产规律、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换花样”来进一步提高种地的“含金量”,这对吉林农业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长期探索。
  《三农》专版今起将陆续推出报道,关注吉林省种植结构调整。
  核心阅读
  “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是吉林省农业今年的一大创新之举,写入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省长蒋超良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要推进“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
  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种植作物,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废弃了,而且还因为露天焚烧带来大气污染问题。专家认为,如果把部分玉米改为青贮玉米,饲料数量会增加1倍多,质量也会提高。
  “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如能顺利推行,将有助于吉林省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地里不种粮,种啥?种“饲料”!
  长期以来,一提起吉林种植业,人们就会想到种玉米卖粮食,一提起吉林畜牧业,就想到买粮食做饲料。粮食和饲料,一直都是生产链条上的两个环节,分属两个行业。
  现在吉林省一些地方开始“吃螃蟹”,在地里不种粮食作物直接改种“饲料”,尝试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的新路来。
  结合“种”和“养”效果大不同
  前郭县长山镇繁荣村,大部分农民靠种菜、打工为生,全村有饲养驴、羊的养殖户近10户。繁荣村周边没有草场,养殖户割青草当饲料,要到村子5公里外的泡塘边。
  村民李亮的驴养得很辛苦,当饲料的青草全靠人割,每天要割2小时,拉回一车30捆草才够喂饱院里的9头育肥驴。“如果饲料供应得上,我的场地内养20头驴没问题,那时就不是每年挣这点钱了。”李亮有点遗憾。
  出现想养不敢养的尴尬,正是因为饲料环节与养殖环节没能做到“合二为一”。
  5月28日下午,在长春市九台区营城街道火石岭村的广泽生态牧场基地,经过15天对537公顷连片地块的耕种,最后一块饲料玉米的播种结束。
  耕种同普通玉米一样好种好管的饲料玉米,在广泽生态牧场基地已是第二年。
  6座覆着黑白塑料膜、由石头与水泥垒砌的青贮窖,每个可储存1.5万吨青贮饲料。这里的青贮饲料还泛着丝丝绿色,够养殖区内7000余头奶牛吃到今年10月初。等到8月末新的青贮饲料收割,再经过1个月的发酵,就可以接续上奶牛每天的大餐。
  “每公顷地种、肥、机械和流转费用加一起6500元,能平均产出青贮饲料65吨,每吨成本100元。”广泽现代农业种植经理谷万青告诉记者:“青贮玉米一次性收获时,秆、芯、叶、粒同时变成青贮饲料,养分完整,只有产奶的牛才能配到60%的青贮料。”
  “种”和“养”紧密连接,流水线生产,一体化作业,“饲料”从地里直接进入养殖场,给畜牧业添加了活力,也给种植业探出了一条新路。
  新鲜“粮改饲”“养”与“种”共生
  在科尔沁牛业长岭公司新成立的饲料公司,发展“粮改饲”的探索已有3年。
  他们在基地种植全株玉米,成熟到适宜做饲料的时候,将玉米穗与青秸秆一同轧碎进入青贮窖,经过特殊配方形成酸犁苹果味的青贮料饲喂肉牛。
  因为饲料源头安全可控,这为科尔沁牛业扩大生产带来更多可能。玉米过腹转化后,粪肥还田改良土壤,又逐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国家农业推广研究员、科尔沁牛业股份公司首席专家贾恩棠算了一笔账:养1000头牛如果用玉米需1000亩地,还要4000亩的秸秆,如果用全株玉米青贮有1000亩就够了。农民一亩地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种玉米投入在600至700元;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收入在1200元以上,投入每亩只有400至500元,效益是很明显的。
  贾恩棠认为,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人认为只有粮食才是农业,于是就出现了农民种地——卖粮——烧秸秆,养殖户养牛——买粮——买秸秆的怪圈。其实只要有收购单位农民还是能接受“粮改饲”的,但前提就是要有相应养牛、养羊场,能够消化掉这些饲料。农业部提出种苜蓿发展奶羊业,种青贮发展奶牛业,并提供相关政策及配套资金,贾恩棠认为目的也在于此。
  用承包30年的1000亩草场种植饲草,种植紫花苜蓿,饲养肉驴,养殖生态鸡、鸭,发展草原观光住宿的农业休闲产业。这就是位于通榆县边昭镇的佳佳香公司的种草宏图。
  经过两年的养护,昔日草根稀疏的草场重现生机,佳佳香公司的“种养结合模式”也收获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在饲料已完全自给,并能拿出20%供应给合作农户。
  “小投入,地上也能长黄金。”公司经理尚怀玉自豪地说。
  “种养结合”路艰难起步中
  长岭县太平川农业园区的兴源合作社,今年新创办的畜牧养殖场有3000多只羊,饲料全靠去年储备的60公顷青贮玉米饲料和120公顷谷地秸秆的黄贮饲料。
  合作社负责人桑曦村说,引进高端青贮机器太过昂贵,他们有些吃不消。今年他们放弃了种植青贮玉米,准备秋收之后完全依靠300公顷谷地秸秆生产黄贮饲料。
  在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山前村,饲养500头肉牛的万欣农业专业合作社本打算与村民合作“粮改饲”,但却遭遇农民不愿合作的尴尬。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粮食作物改种饲料作物,在商品粮高产区农民参与热情不高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甜玉米、黏玉米的青秸秆是生产牛、羊等粗饲料的最好原料。甜玉米龙头企业祥裕公司,今年仅获得所在地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沟村20公顷种植面积,其他180公顷种植区均远在通化等地,而且均是商品粮产量较低的地块。
  祥裕公司负责种植工作的经理张金龙介绍,甜玉米是特殊品种,抗性差,产量不是特别稳定。虽然他们与农户签约时保证不低于玉米商品粮价格,但只有商品粮产量低的地方,农民积极性还比较高。
  “养奶牛的非常愿意用青秸秆当饲料,产奶量能增加30%。”张金龙说。甜玉米收获期在8至9月份之间,玉米秸秆长到1.8至2米高,就会被养殖户拉走粉碎青贮。在公主岭市永发牛场、牛锛奶牛场,甜玉米青秸秆很受欢迎,大养殖户以及蒙牛公司都收购青秸秆。
  在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沟村村路尽头,是养牛100头、生产青贮饲料3000吨的种养经营大户孙长胜的家。
  今年是孙长胜养牛的第28个年头,他牵头与50多家养牛户共同成立了合作社,每年供应皓月公司1至2万头育肥牛。孙长胜养牛的秘诀离不开青贮原料——青秸秆、甜玉米芯。用了青贮饲料后,每头牛每月育肥增重2.8公斤。
  4年前孙长胜看好青贮饲料这个项目,注册成立了长胜秸秆饲料公司。甜玉米芯、叶和秆,都是从祥裕公司的地块以每公顷200元收购的。“先机械收获,再入窖,然后加配比料。”孙长胜说,最多时收购秸秆的费用达6万元。为了收秸秆,孙长胜特别购置了5万元的打包器,1台铲车;为加工饲料,购置青贮机、黄贮机各1台。今年他在设备、场地上的投入已达150万元,建了8000平方米的硬化地面和青贮窖和黄贮窖。
  在敞开的青贮窖里,孙长胜手里的青贮饲料散发出酸梨苹果味,还泛着绿意。今年的饲料他以每吨200元向外出售。
  看到青贮饲料商机的孙长胜,一直因秸秆量少而苦恼。他现有的生产条件能加工销售1000公顷地块的青秸秆,可是现在能供应他的甜玉米种植区仅有200公顷,面对更大公司的订单,孙长胜根本不敢签约。
  春风吹秧绿,秋风肥畜禽。“粮改饲”、“种养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看得出,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饲料机械预加工公众平台广告预定公众号供求信息公众号